951010 094

by 洵郁



今天美術班很熱鬧,歡迎又一個新同學玉秋加入

三個北商ART美術社朋友也來觀摩

還有輔仁大學生命力新聞網的學生因為被重建街居民畫展所吸引

也來班上採訪老師記錄大家上課情形,這裡可以看到他們的報導重建街的新聞:

街道美術館社區一同玩藝術



幻燈片欣賞



三百多年前日本的浮世繪,不僅畫著美麗的仕女圖,更多的是記錄江戶時代平民百姓的生活:溯著溪的船夫和美景、建築工人工作情形等

現在的國民美術畫家李昀儒,以簡單的粉蠟筆記錄著老家那扇門內門外的生活景像或是日本畫家谷內六郎以豐富可愛的色彩描繪出童年倒影.狐狸傳說的故事

他們都用不同的方式畫出那個時代背景影像、熱情的記錄自己、貼近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文化觀。藉由欣賞畫作開啟我們另一個畫畫的視野。



創造鑾生兄弟姐妹



951010 078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如果自己有個鑾生兄弟姐妹,希望他們是怎樣的形象.外表.味道

亦即重新思考自己所有的或是所欠缺的

有某種絶境想要突破,整理目前的現狀,藉以平衡自己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表水的四個態樣

951008 014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回家練習水的四個基本態樣,大家都很認真呢.

為了看水的變化真是無所不用奇極,還要比快的,要不冰塊都融化了

沸水的煙霧最難,張大哥說乾脆就點著香來觀察吧

須美子畫的水滴色彩最豐富就像一顆美麗的寶石



水的經驗

951008 008

by淑娥-下雨.採梅子美麗的回憶



小孩子是最靠近土地表面,也最接近水,對雨水的敏感從小開始

童年的審美影響著現在的審美觀




在河邊飄的水船、下雨天採梅子快樂的回憶、躲在父親雨衣裡背後的溫度

、趁著下雨天撿蝸牛給雞當飼料、下雨天被父親用貨車載著的幸福、

淹大水了一家家門前淪陷的情景

或是那兒也不能去和弟弟貼著窗戶看外頭的雨景

或是少年時代故意淋一身溼,大剌剌的在公車上擰乾百摺裙...



大家分享著從童年以來和水的關係,並利用上次水的基本練習

選一個和雨或水的經驗、往事藉由熟悉試著畫出來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的好孤獨 沒人了解我-李昀儒個展



950927



展期: 2006.9.16-9.30

時間 : 每日下午2:00-6:00(週一休館)

展出地點:大稻埕美術館 台北市西寧北路79-3號2樓



大稻程畫會李昀儒畫友的個展,一個家庭主婦,也在自家工廠幫丈夫工作.每個星期二是她快樂的畫畫時光,她觀察街頭的流浪漢,畫下他們孤獨的身影家當.照顧生病的婆婆,也把對婆婆的情感畫下來.也有著一卷紀錄著家族及自己成長的圖畫家譜,豐富的色彩,精彩的畫作.邀請大家共同來觀賞.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9/25



國民美術班的第七期開課了,加入四個新伙伴,這次創開班以來有第一個男士加入喔!是亮如的先生,因為看到朋友從以前到現在一直保持著畫畫的習慣,給予他一個動力,也想來嚐試畫畫,發現自己的另一個可能。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以對空氣的感覺或呼吸的感覺為主題,藉著分享了解大家。



須美子說有呼吸才有希望,幸福的我們今天又聽到了她唱的”雨夜花”,洵郁對於小時候空氣中散發的苿莉花現在想起都還覺得舒服,翠芸心庝小孩氣喘時呼吸的困難,張大哥分享公車內外的空氣,...老師練習呼吸的方法是閉氣走過充滿魚腥.肉等複雜氣味的市場,創造屬於自己特有的閉氣氣功方法。

要了解某一家人吃的食物習慣,打開冰箱散發出的空氣會告訴你.



空氣,這種免費又一直在我們身旁的空氣,有不同的氣味不同的回憶,臨終時的呼吸特別珍貴,呼吸吐納可以減緩痛苦。藉著不同的空氣分享我們開始認識彼此



**按三角鍵可以聽到須美子認真投入唱的"雨夜花"

(若第一次下載會間斷,請耐心的再按一次”watch again,可聽到完整版)



基本練習



class950925 (2) 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by 須美子



由一滴水開始我們的畫畫課程,細心觀察水滴的明暗,大膽的用色彩表現出來。

用不同的色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色譜。

練習水的四個基本態樣

1.水滴

2.水龍頭流下的水柱

3.水花

4.冰塊,水蒸氣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重建街居民的第二次畫展-在重建街睡覺的二十種方法

展出時間:9/21~9/30 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

展出地點:重建街28號「街道美術館」



950921在重建街睡覺的二十種方法 026 請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一位畫友對老師說,他每天晚上都和觀音山睡覺,打開窗,觀音山就在一旁靜靜伴著入睡。住在重建街睡覺可以這麼美麗,因此有了這次畫展主題的發想。



開幕上放映著居民從開始畫畫的影像紀錄,在涼涼的初秋夜晚,伴著天真孩子們的笑聲,真的很感動。這個街道因為有這些畫友變得更為多采,不僅紀錄著重建街的生活.人.事.物,也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如同秀美老師說的成果展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未來居民可以發揮他們的美學,設計自己家的信箱、創作藝術….等,讓這個淡水最古老的街道散發源源不絶的生命力。





950921在重建街睡覺的二十種方法 037

by重建街畫友-重建街賣菜籽的老阿嬤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2國民美術班新學期開始了

95/9/25開始上課,詳細課程內容如下:


時間/週一晚上7:00~9:50



地點/鄧公國小(世紀樓4樓美術教室)

 

授課教師 劉秀美 台北縣網路社區大學、蘆荻、淡水社區大學國民美術課程講師。



教師簡介 職業畫家,自1990年創始全國國民美術運動、進行國民美術教育,國民美術活動、國民美術作品展演。



課程理念 本班特色是讓淡水社大多年所培養的國民美術班婦女成為在地種子老師群,幫助淡水外籍婦女透過美術人 際關係、透過文化和藝術的連結,在課程進行中連結友誼和社群關係,協助他們適應淡水社會,並實現文 化平等的目標。台灣社會和本地婦女也藉此機會了解其他國度的文化。



授課方式 每堂課分三個單元:1.演講(學員和老師輪替)、2.實驗(將講述之內容實際操作)、3.討論。



評鑑方式 創意70%、技藝30%



招生人數 20人



學 分 費 3學分1,500元(半價優惠,外籍婦女免收學分費,但須繳交保證金1,000元)



材 料 費 150元(飛龍牌臘筆49色、8開素描簿)



課程大綱

1 淡水河流域的美術採集 從一滴水的旅行開始

2 山城與海港的對比美 從山城與海港的對比體驗美的經驗

3 凝視建築美術品 石材裡的生命力

4 淡水的居民 淡水的人物群像

5 淡水植物的種類 從家門口開始綠化的決心

6 小鎮的重金屬樂團 交通的路況,街聲收集

7 另類的街友 從流浪犬的起居談到城市發展

8 精神的歸鄉運動 讓我們在畫紙上介紹自己的家鄉

9 社區本位公共論壇週

10 歷史街道的美術採訪 尋找淡水老人物

11 古街的神話想像 以美術劇場形式繪製一部淡水的戲

12 野台戲 在廣場為行人即興公演

13 第六信用合作社 ─ A發想 收集及整理淡水人物、動植物、 街道模型等圖型

14 第六信用合作社 ─ B設計將各類圖型依材質分類

15 第六信用合作社 ─ C製作 加以手工製作

16 第六信用合作社 ─ D市場 實驗美術產業販賣

17 作品說明會 第一次走到校外展示

18 成立淡水媽媽公司 在自己的社區建立工作坊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師在淡水社區大學開的另一個班

這次的主題是移民女性的心靈花園-童年故鄉的花

0722 015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每一朵花都是這些由故鄉來異地生活女性對故鄉的回憶及想念



0722 010-1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年第一學期的成果展

大家第一次嚐試油畫的成果,雖然還有點生疏,但油畫的多變還是很吸引人

不用太費心或操心技巧,自由快樂的畫就對了.



ps.若要看圖說.可按圖片,再移動游標至上方按左右鍵看下一幅



也可按此觀看全部照片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曹麗華



喪偶緬甸新娘 當清潔隊員獨力撫養女兒 開畫展記錄工作百態 不被命運擊倒 曹麗華彩繪人生

曹麗華個展即日起至八月卅一日在大稻埕美術館展出,地點西寧北路7 9-3號2樓。



【喬慧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C2/北市新聞 2006/08/20



  喪偶、單親、外籍配偶加上低收入戶,種種弱勢景況,全都集於曹麗華一身。6年多前先生職災過世,但她的人生並沒有從此變成黑白,選擇勇敢樂觀地走下去,努力為自己、為女兒畫一幅亮麗的生命圖畫。



  出身緬甸仰光的曹麗華,算是相當早期的「外籍新娘」,早在民國七十二年就嫁來台灣,美滿的婚姻生活卻在多年前先生意外往生破碎,那時獨女才小二,在台舉目無親,故鄉的父母皆已離世,她只好咬緊牙根,獨力撫養孩子。



  推動藝術治療的國民美術畫家劉秀美在大稻埕成立國民美術班,學生中有工殤家屬和職災受害者,曹麗華也是其中一員。課程結束後,她改在家自己習畫,最近首次開個展,展名是「大稻埕吳哥-曹麗華 的塔城公園美術筆記」。

  

塔城公園故事 當成題材



  在大同區公所當清潔代賑工,曹麗華的工作地點就是塔城公園。多年來,幾乎天天到公園掃地,她將在公園觀察到的人生百態、動植物生態,全部蒐羅在畫布上;流浪漢、情侶、流浪狗貓、失業者、花草鳥兒、四季變化甚至做愛後的保險套,全成了她的作畫題材。



  曹麗華說,公園內上演形形色色的故事,比如有對遊民情侶,在公園內認識的,白天拾荒,晚上就住免費「露天旅館」。白日的公園老人居多,中午時,可見到附近上班族到公園內用餐。到了夜晚,就成流浪漢的天堂,比較令人頭痛的是總是有人到處亂扔菸蒂、便溺等。

  她還遇過西裝筆挺提著公事包的男士,每天到公園看報紙,如她所料,是失業找不到工作。經她好言相勸後,對方願意試著放下面子,後來找到保全警衛工作,待遇還不錯。



  塔城公園對曹麗華,是一份情感的牽繫所在。畫畫,則是紓解壓力、忘卻煩惱的最佳良藥。她將二者結合,沒有生命的傷痕累累,只有明亮、鮮豔的色彩,她說很多人看她外表總是笑咪咪,都難以置信她寡居、家境又不好。



  此次能順利開畫展,曹麗華很感謝畫友和畫會全力支持和募款。劉秀美表示,這正是國民美術的精神,畫會從不向公部門提案申請經費,畫友辦個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還有畫友子女響應,證明文化藝術不是經濟優勢者才能享有。開幕活動上,不見俗麗的花籃,更多的是畫友準備的茶點和充滿溫馨的祝賀卡。



  畫風明亮獨特 女兒支持



  曹麗華就讀國三的女兒陳秋綿說,媽媽的畫作總給人明亮、開朗的感受,展現獨特的風格。一旁的她則忙不迭拿出利用在公園拾獲的布料,改裝成具緬甸傳統風格的服飾,和作品合照,面對鏡頭的笑容就像牆上的畫一樣,是如此燦爛。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去最沒有美術的地方找美術!



談「國民美術」的理念與精神



文/邱麗卿





「國民美術」新名詞



藝術創作有沒有標準?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從事創作?什麼樣的作品才能算是好作品?源自生命情感的藝術品,往往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被過度神聖化,甚至產生可望不可及的距離感。「國民美術」新名詞,在充滿朦朧感的「美術」前,冠上具有親切感的「國民」二字,企圖讓觀眾放下自謙的心理,在看畫賞畫之餘,更參與繪畫的創作過程。



繪畫創作一點也不崇高,所以繪畫的過程一點也不困難,沒有太多的錢買油彩和畫布,那就準備蠟筆一盒和畫紙一張;沒有學過繪畫技巧,那就跟著老師從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線條畫起;不知道該畫什麼樣的內容,那就從自己的五官和手、腳畫起。



國民美術不預設藝術創作的標準,不限定創作者的資格,更不斷言作品的優劣,只是一再鼓勵畫友,畫出自己所要說的話。因為每個人都有藝術創作的潛力和渴望,只是被外在現實環境壓抑住,不得已關了心門,或者失去了表現的勇氣。更因為每位「生活專業者」所畫出的都是自己生活上的親身體驗,雖然稱不上美學主流所說的傑作,其獨一無二的特質卻是沒有任何傑作所能取代的。



國民美術的推手——劉秀美





國民美術重新喚起天賦的繪畫能力,也重新正視這項老一輩人在戰亂中或窮苦中所無法享受到的權利,和現代人在扭曲的教育制度下被犧牲的創作樂趣。劉秀美是推廣國民美術重要的人物,沒有受過美術教育的她,對於繪畫創作完全是自己摸索的,而美術的基因可以說遺傳自她的母親。



劉秀美在《淡水味覺&國民美術悲喜劇》(玉山社)一書中提到,從小生活雖然貧苦,但是她的母親有時候湊足了零錢,就帶著的他們乘坐公車又換火車,到基隆的港口看海,並且常常提議要尋找一種顏色,這個遊戲可以從基隆所有委託行的衣料,一直找到海鷗在飛翔的天空,這種超脫痛苦的訓練經常在她的童年演習著。



五、六歲時沒錢買繪畫用具,於是就到紙廠撿些紙邊做紙娃娃,再和同學交換白紙,蠟筆則是參加比賽得來。初中學油畫,是爬到頂樓,遠眺老師上課情形學來的;買不起油畫材料,就用王樣水彩不加水練習,所以她的第一批油畫作品,畫筆是自己綁的,畫布是找塊白布自己弄的。她的觀念幾乎都是從看書、看電影得來的,為了讀書,常常在重慶南路上站著看一整天的書,或是跑到當時唯一蒐藏美術書籍的道藩圖書館找繪畫線索。而小時候拾荒賺來的錢,主要是為了買票看電影,像是卓別林的電影,就讓她體悟到貧窮中的生活樂趣。



1951 年出生的劉秀美,經歷過貧窮的底層生活,但是她很感謝的是,接觸美術後的生活改變,按照當時的生活環境,她本來會因為生活到工廠做事,而變成一名以勞力謀生的女工。但是美術卻將她帶往另一條路,成為一位職業畫家,定期發表她在生活觀察中所畫出的作品,雖然生活中偶有挫折的發生,但是她從不放棄繪畫。1993 年的第一次個展後,因為投入教學的緣故,直到2004年3月才在清大辦第二次個展。劉秀美認為美術的力量改變了她的生命,所以她要與大家分享這股力量,並且藉由國民美術的推廣,整理屬於台灣土地的故事,重新給予藝術不設限、受重視的位置。



國民美術的教學旅行



國民美術的推廣可以說是一趟旅行,首先從1992 年開始,劉秀美與其母親陳月里和畫家周邱英薇三人,以「流動老人美術學校」的方式,走遍台北縣29個鄉鎮,讓一生下田耕種、拿慣鋤頭的老人家,改拿畫筆,顫抖地畫下他們生命最重要的事物。第一次的實地教學經驗,不僅增進劉秀美對該地區老人群體的了解,並累積了相當難得的第一手田野資料。



1995 年第一個國民美術畫班誕生,這年劉秀美在全景社區電台開講「國民美術」兩個月,並且從空中叩應(Call in)接受了數十位長者的報名,在電台社區工作室的地下室開辦了一個流動老人的美術學校。之後,劉秀美積極推動國民美術,並鼓勵成立畫會,畫會由畫友自行運行,採行類似合作社的方式定期繳款,並定期畫畫、討論。



1999 年台北縣汐止社區大學首先將「國民美術」納入教育學程,因為國民美術的教學理念,鼓勵畫友將日常生活事件帶入美術創作中,正好呼應汐止社大的創校宗旨;國民美術也因為這樣,打開和學院教育對話的窗口。



2003 年大稻埕美術館成立,成為國民美術固定而公開的活動總部,美術館除了定期推出展覽外,還提供免費的教學活動,每個檔期並舉辦兩場「民眾論壇」,開放相關議題的討論,並且增加民眾與畫家的對話空間。



2004 年4 月劉秀美在淡水社區大學開設的「亞洲婦女國民美術」課程,獲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評選為「人文與生活藝能課程類」優良課程獎。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民美術終於獲得正式的肯定,但是知道的人還是太少,能享受美術創作所帶來的喜悅的人還是不夠多。儘管目前主要的推動者只有劉秀美一人,但是她卻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的目標清楚而明確——去最沒有美術的地方找美術,讓生活的第一現場,例如廚房與客廳,變成美術的第一現場;使婦女的角色更多元,不單單是母親或妻子,還是改革生活、提升生活品質的美術家。



亞洲、婦女與國民美術



婦女問題一直是國民美術關注的焦點,而且近年來外籍新娘的引進,劉秀美更希望讓在地婦女和外籍婦女之間,建立僱傭關係之外的朋友關係。女性長久以來扮演服從的角色,一直缺乏表現自己情緒的舞台,何況是因為生活窮困、不得已跨海來台的外籍女性,更是被迫成為消聲的一群,所以同樣擁有纖細、柔弱身體的女性群體,應該互相協助,不僅僅是給予同情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彼此鼓勵,從了解女性角色中,認同自己的家園,成為改造生活的行動家。



西方人眼中的亞洲,一直以來被想像成是弱勢的女性,所以被迫灌輸「進步」的西方文明,甚至部分亞洲群體竟然也像中毒似的,一味稱頌西方文明的美好,亞洲美術無法避免的,籠罩在西方的文化霸權之下,也漸漸迷失自己的方向。全球化風潮吹起,資訊科技無國界的擴散,西方美術理論也理所當然的入侵腦細胞,面對大師級的主流論述,在地的美術研究者是該照單全收的跟隨,還是該保持距離的冷靜思考?在地性的思考絕不是本位主義式的抱著私利不放,而是試著從母親的土地追尋遺忘的家國記憶,認同自己的文化與藝術,重拾亞洲國度的尊嚴和自信。



劉秀美所開設的「亞洲婦女國民美術」課程,即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讓每個人都可以畫畫外,更要畫出屬於台灣土地的誠懇滋味。課程包含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是18 堂的基礎課程,包括「奔放的線條」、「色彩的語言」、「動感素描體驗」、「實驗美術產業創作」、「另類生日宴」、「家庭照相本設計」等。不論畫友是否具備美術基礎,一切的教學從最基本的「視覺」感官開始,首先蒙住雙眼從事創作,在失去視覺的同時,不僅體認到視覺的重要,也感受到觸覺的敏銳。線條與色彩是繪畫的兩大元素,「線條的20種人格和表情」,就足以讓學習者絞盡腦汁,同時發覺線條和色彩的豐富性,也達到初步的練習效果。「觀察」是繪畫的基本功,於是「動感素描體驗」就是要快速地「捕捉剎那間的形體和瞬間的結構」。身體、風景主題式的實物實地觀察與體會,進入完整性的寫生訓練。從自己的身體到親人的身體的速寫,由身體進入到心靈世界的想像創造,在家庭裡引起美術話題,增進彼此交流,將空間向外擴大至社區的環境繪畫,將時間拉長至家庭史、社區史的描繪,不只關心自己也關心外在的生活環境,促進人際關係的和睦。



下學期的課程是上學期繪畫經驗的綜合呈現,每個人用超過十呎長的宣紙,用捲軸的形式,描繪從女性角度出發的「圖畫家譜」。淡水社大國民美術的學員大部分是媽媽級的婦女,第一次使用毛筆畫圖是項挑戰,而面對尺幅巨大的畫面,該畫什麼樣的主題、該如何構圖,這又是另一項挑戰。在種種挑戰中,她們克服心理的障礙,不只敢畫,而且畫出令人動容的故事。從生命的誕生、童年的長成,到後來的接受教育與工作、結婚,在共同的生命舞台中,搬演不同的人生故事。例如學員中唯一的母女檔,母親是童養媳,小時候被人用一籃糕餅換來,但是所幸頗受養父母的呵護,女兒面對母親這樣的身分,更加疼惜母親的際遇。透過國民美術的課程,婦女的眼光不只關注家人,更望回自己的身上,用繪畫鋪成自我生命史,一筆一畫勾勒出生命的原型,表達出細膩的情感與深刻的感謝。然而這捲畫軸不單單是個人生命的呈現,也道出了家族的故事,更反映出大時代下的社會脈動。



台灣本土新藝術



「每個人都可以畫畫」,這不只是口號,更是事實。國民美術的推動,讓一般人對美術的畏懼感消失,重新找回藝術創作的樂趣,更在繪畫的樂趣裡豐富生命的精采度;而生命精采度的綻放,又感動了身旁的親人和觀畫的旅人,層層影響震盪中,看見「真實生活」平淡而雋永的價值。我們無須過度神化國民美術的地位,而且默默從事藝術工作者也不只劉秀美一人,只是劉秀美數十年來對美術近乎宗教信仰的熱忱,和畫友們長久以來神采奕奕的誠心讚美,讓我們無法忽略這源自民間、用之民間的國民美術。



甫上任的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為提昇視覺環境的美學品味,和健全藝文生態,提出「公民美學運動」理念,希望能培養具有文化自覺意識的文化公民。文化政策「公民美學運動」的提出,提供民間發聲的「國民美術」什麼樣的契機?「國民美術」的教學實例又帶給「公民美學運動」怎樣的施行啟示?總括而言,「國民美術」與「公民美學運動」同樣為實踐社會的美與善而努力,不同的是前者是來自民間美術教學的真實個案,後者目前是政府推動生活美學的政策理念。而政府如何透過公民美學運動的推行,進一步與民間資源作妥善的連結?或者民間單位又如何利用新政策的文化資源擴展美術理念?這些都是有待日後探討的問題。但是不論如何,國民美術在十多年的努力下,用繪畫的方式,讓最沒有聲音的基層民眾開口說話,使被隱形的邊緣群眾充滿自信的現身,所以國民美術應該堅持保有本來的獨立性與理想性,不用削足適履的勉強與政策接軌,因為國民美術的真正的社會價值始終發生在體制外,也唯有不改初衷的單軌前行,「去最沒有美術的地方找美術」,才能精神勃勃的建立屬於台灣的本土新藝術。

civili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