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3.18
今日上課才知道,昔日的艋舺,公共性質的機構很多, 而且大都是由民間所自發組成,如學海書院的義塾,收留孤兒的育嬰堂,及義倉,還有乞丐收容所愛愛寮等.....,在古早古早以前就充滿慈悲心的艋舺,走在路上我不再像初時來這裡的不安,反而多了份尊敬及同理.
*學海書院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同治6年(西元1867年)所設艋舺義塾
現為高氏宗祠(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2段93號)
門上的門神還保有原來的樣貌,質樸的美麗
*舊時的育嬰堂-現為仁濟醫院舊址,育嬰堂為同治年間成立的社會福利機構,如同現在的孤兒院,現在留有"淡北育嬰堂碑"
*在警察局街角孤零零的放置一個昔日義倉的舊址,只能憑碑文去想像當初的情景
沿路上充滿了這樣的水果店,每個展示櫃宛如一個五彩藝術品,每個水果都被如此有價值的擺放,光看這些水果,就讓我們流連忘返
來到龍山寺對面廣場寫生,這裡被遊民稱為”龍山大飯店”,實在是很貼切 ,那我們今晚立馬就成立一個"龍山大飯店畫會"
這位伯伯也來加入畫畫
他說他平常在家自己也喜歡隨意畫畫寫寫
不知不覺就圍了很多人來,然後就會有人告訴你一些這裡的故事
這裡開始我們萬華走畫的起點 ~龍山大飯店
劉敏發表上週寫生認識的阿義,以及阿義寫的詩
功課:把萬華當成心靈故鄉,畫艋舺簡單的地圖,一個感性真實的的地圖
ex.在某一個點認識誰,放在地圖的點
全站熱搜